花了几十万上ERP,最后却打回Excel?为什么你的数字化总失败?
几年前,我认识的一家制造业朋友公司,花了将近 50 万引入一套知名 ERP 系统。上线那天老板还特意发了内部邮件:“从今天起,我们要告别 Excel,全面迈向数字化”
结果半年后,我再次去他们办公室,发现生产部门的主管正盯着一份 Excel 表格做汇总,销售部在微信群里对单,财务依旧在手工核对发票。
那套系统偶尔打开看看库存,其他功能几乎没人用。
我问:“系统不是上线了吗,怎么还回到 Excel?”
主管说:“系统是上线了,但流程没跑起来,数据也不完整,用起来比 Excel 慢,还不如自己做表。”
这并不是个案。很多企业都有类似经历:
花了大价钱上系统
实施阶段热火朝天
半年后使用率骤降
最终退回原有的工作方式
.....
这背后暴露出的核心问题是——大家把“买了系统”当成了“完成数字化”,而忽略了数字化的落地和运营。
这篇内容我就从我的经验出发,带大家分析下为什么企业花了几十万上系统,最后却打回 Excel?以及我们该如何规避这种问题。
一、为什么企业数字化转型失败率很高?
大部分公司数字化项目黄掉,不是因为软件不行,而是因为组织准备不足,从我个人观察来看,一般是这3个原因:
1、工具和业务不匹配
这是最常见的坑。
有些老板是抱着“别人用这个系统,我们也用”或者“越贵越好”的心态买的。问题是,系统设计的业务逻辑是通用的,但每家公司的业务细节、流程习惯差别巨大。
比如:
你是定制化生产,但选了一个以标准化大规模生产为核心的 ERP,结果 BOM、工序管理全对不上;
你的销售是关系型+项目制,但选了一个以电商快销逻辑做 CRM 的平台,结果客户跟进、项目周期全不适配。
结果就是:流程走不顺,员工不想用。这时候大家就会想:Excel 自由多了,我直接拉个表,不香吗?
2、员工抵触,使用率低
老板觉得数字化是升级,员工可能觉得是累赘。因为很多系统一上线,第一波受冲击的就是一线员工:
以前可以口头沟通的事,现在必须录系统,麻烦多了;
以前做单子两分钟搞定,现在得跟着系统走 5 步;
新系统界面复杂,培训听过就忘,没人手把手盯着就不会用。
人性是“能省事就省事”,你没给员工看到对他们的直接好处,他们就会消极应付——能不录就不录,能晚录就晚录,甚至私下重新用 Excel 做账。
3、推进节奏错误,没做过渡
很多公司上系统的节奏是这样的:“下个月上线,大家都得用,不用的就找你领导谈话。”
这种硬推方式几乎注定会翻车,因为数字化是改“人+流程+工具”的三重工程,你需要:
先理业务流程
再优化流程,让它更贴合系统逻辑
最后才是系统上线和推广
如果一上来就全员换工具,不但出错率高,还容易让人对系统有“负面第一印象”,后面再想推就更难了。
二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避坑?
给大家说几个我在企业里最常见的坑以及企业该如何规避,很多老板一开始完全没注意到。
1、只谈功能,不谈流程
很多实施商会上来就给你演功能,但不跟你一起画业务流程图,结果上线后发现:系统是按它的标准流程走的,而你的业务根本没匹配过。
所以正确做法应该是——先画出你公司的业务流,再对照系统的功能流,看差距在哪,能调的调,调不了的要么改业务,要么定制。
2、只培训“怎么点”,不培训“为什么点”
很多培训就是“点这个按钮干啥”、“这个字段怎么填”,但没人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填、这样走流程。
没有业务背景的培训,员工是记不住的。只会造成“知道怎么点,但不会用”。
3、只算买软件的钱,不算“软成本”
系统落地需要:
培训时间(员工停工学习)
数据清洗(历史数据搬到新系统)
流程调整(中间可能效率下降)
持续迭代(半年后还要改需求)
这些成本加起来,往往比软件费用还大。很多老板预算里根本没算这块,结果中途就嫌麻烦、不愿投入,项目半死不活。
企业该如何规避呢?
我跟不少老板说过一句话——数字化落地的关键,不在于买了什么系统,而在于能不能持续用下去并让它长在业务里。
给大家分为4步拆解下,希望能帮助到各位——
第一步:业务先梳理,不急着买
别一拍脑袋就签合同。先自己(或者找顾问)把业务流程画出来,包括:
每个环节谁负责
信息从哪来,怎么传
哪些是重复劳动,能自动化
哪些是高频出错点,能用系统防错
这一步做好了,你就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系统。
第二步:先小范围试点,再全面铺开
别全员一刀切,可以先选一个部门或一个业务场景试点。
比如先在仓储环节用 WMS 系统试跑,跑顺了再扩到生产环节,这样好处是:
问题在小范围暴露,容易修正
员工之间能互相带动(别人试过觉得好用,才会主动学)
第三步:给员工“直接好处”
员工最关心的是“我用它能省多少事”。比如:
录一次数据就能自动生成报表,不用加班做表
客户资料一搜就全出来,接手工作不怕漏信息
订单状态自动通知,减少被客户催的压力
你得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感受到这些好处,这样才会持续用。
第四步:持续优化,不怕改
数字化是个动态过程,别想着一上线就完事,系统用半年后,一定要复盘:
哪些流程卡人
哪些功能没人用(可能是多余的)
哪些功能员工还在绕开(说明体验不好)
不断优化,才能让系统跟着业务一起成长,而不是越来越脱节。
最后一句真心话——
很多老板觉得数字化是一次性投资,其实它更像养孩子——需要持续投入精力、关注成长、不断调整方法。
买系统只是起步,能不能跑得起来,取决于你有没有把人、流程、工具三件事绑在一起推进。
否则,不管你花多少钱,最后很可能都会回到 Excel 里继续算账。
以上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