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ftables和iptables的区别,多维度对比理解!
2025-09-01 09:24:01
RAIZ
一、架构与设计
采用多工具分立的架构,针对不同的网络协议使用不同的工具:iptables(IPv4)、ip6tables(IPv6)、arptables(ARP)、ebtables(以太网帧)。
规则在内存中以线性链表结构存储。当数据包匹配规则时,需要按顺序遍历规则列表,规则数量多时对性能有影响。
采用统一架构,使用单一的 nft命令行工具管理所有网络协议(IPv4、IPv6、ARP、网桥等),消除了多工具间的协作复杂性和不一致性。 规则在内存中使用更高效的数据结构(如哈希表),支持批量操作,大大提升了规则匹配和更新的效率。
对性能的影响
1.iptables:
规则线性匹配,数据包需要逐条比对规则。当规则数量增加时,性能下降较为明显。 添加/删除规则通常需要重新加载整个规则集,在高负载环境下可能引起短暂中断。
凭借优化的数据结构和算法,规则匹配效率更高,尤其在规则集庞大时优势显著。 支持原子操作和批量规则更新,修改规则时无需完全重启服务,对性能影响更小。
语法与易用性
1.iptables:
语法相对冗长且不一致,不同的子命令(如 -A, -I, -D)和选项组合需要记忆。 对IPv4和IPv6需要分别配置,难以保持规则一致性。
语法更简洁、一致和直观,类似于高级编程语言,可读性更强。 支持变量、集合和映射,可以轻松管理IP地址列表和端口范围等。 提供 iptables-translate 工具,可将现有的 iptables 规则自动转换为 nftables 语法,迁移成本较低。
nftables | ||
iptables -A INPUT -p tcp --dport 22 -m conntrack --ctstate NEW,ESTABLISHED -j ACCEPT | ||
iptables-save > /etc/iptables/rules.v4 |
功能稳定且强大,但扩展性有限,难以实现复杂的流量分类策略。
原生支持动态更新,规则可以实时修改而无需重启。 内置计数和日志功能(需显式使用 counter关键字),更便于监控和调试。 支持多重钩子点和更精细的控制流,为实现复杂网络策略提供了更大灵活性。
是经典且久经考验的工具,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和丰富的文档资料。 目前处于维护模式,不再增加重大新功能,是传统的选择。
设计上考虑了对 iptables 的兼容性。在多数新发行版中,iptables命令实际上作为 nftables 的兼容接口存在,背后调用的是 nftables 内核API。 被明确为 iptables 的继任者,是Linux防火墙的未来,正在被积极开发和改进。